2019年5月,《金平果排行榜》(中評榜)第十一次發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評價報告”,《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評價研究報告(2018—2019)》由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教評價研究院與中國科教評價網共同研發和編著,這是“金平果排行榜”的四大評價報告之一。 該報告得到了5類共39個排行榜,它們分別是“世界各國或地區科研競爭力排行榜(2019)”“世界一流大學綜合競爭力排行榜(2019)”“世界一流大學分學科排行榜(2019)(分22個學科)”“世界一流大學一級指標排行榜(2019)(分4個指標)”“世界一流大學基本指標排行榜(2019)(分10個指標)”“中國一流大學競爭力排行榜(2019)”。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評價采用了目前最權威的、高水平的數據來源工具——ESI,數據準確可靠,并且以新穎的評價理念設置了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提供了國內目前最詳盡的世界大學評價報告,不僅針對國家/地區、高等學校,而且評價學科專業。 從2016年開始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為對象進行評價,評價指標打破以往只注重科研評價的慣例,轉向對大學的綜合評價,其評價一級指標由師資力量、教學水平、科研能力、聲譽影響力4個部分構成。具體指標體系如下表所示。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評價指標體系
1. 師資力量 師資力量代表一流大學的人才儲備,是衡量一流大學的重要指標,專職教師是一流大學的骨干力量,對一流大學的意義十分重大。而高被引科學家則是師資力量的最高表現形式,是高質量人才的象征。 2. 教學水平 通過杰出校友數和進入ESI排行學科數來反映教學水平。杰出校友數也是教學質量的重要體現形式之一,是從教學水平的深度對其進行衡量的。進入ESI排行學科數是從教學水平的廣度對其進行衡量的。 3. 科研能力 用近11年發表論文數(被ESI收錄的論文數量)及其篇均被引次數、國際合作論文數和發明專利數4個指標來衡量。近11年來發表論文數反映該機構或學科對世界學術交流量的貢獻,被ESI收錄的論文都是經過同行評議的論文,各論文發表的期刊也在該學科有著顯著影響,都是較高質量的論文。被引次數是反映論文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而篇均被引次數則反映出某一單位、團體的總體論文質量,比總被引次數更能反映機構的科研能力。國際合作論文數能夠有效地反映機構的國際化程度。專利是科技進步的重要體現,是體現科研能力的知識財富之一。 4. 聲譽影響力 用網絡排名和高被引論文這兩個指標來衡量。用網絡排名這一指標為衡量標準,網絡排名可以告知各大學的學術知識與資料在網絡上公開出版的程度,網絡排名越靠前說明該單位的影響面越大,學術輻射范圍越廣泛,引起的關注就越多。高被引論文是體現其聲譽影響力的主要手段之一,代表其聲譽影響力較大。
|
[發布者:yezi] |
相關閱讀: ·2019年中國研究生教育評價指標體系 ·“中評榜”2016-2019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評價指標體系 ·“中評榜”2014-2015年世界一流大學與科研機構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中評榜”2006-2013年世界一流大學與科研機構學科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2019年中國大學本科專業評價指標體系 |